「关注西城区两会」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之启动第二期生活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1月11日下午,西城区两会新闻中心召开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区教委、区商务委、区政务服务办、区人力社保局、区重大办主要负责人围绕“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实施民生工程民意立项,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题,回应社会关切,并对2018年相关工作进行详细解读。

小编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西城区将实施第二期生活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进一步加快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迈上新台阶,努力构建社区美好生活服务圈。

西城区商务委主任袁利介绍第二期生活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优质服务网点达到69%

据西城区商务委主任袁利介绍,自2014年大力实施第一期生活性服务业三年行动以来,按照“零距离、云服务”理念,西城区已累计建成30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实现按照居住区每平方公里至少形成一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的目标;261个社区实现商业便民服务八项基本功能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生活性服务业网点“规范化、品牌化、连锁化”比例由2014年的22%提升至69%,连锁化比例达40.1%,越来越多的优质服务网点深入社区服务居民。全区已探索形成了城市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发展的“西城模式”,即“三五八”体系,“三”:是指构建社区三级商业网络,即出门5分钟可达的社区专业店、10分钟可达的百姓生活服务中心、15分钟可达的综合型社区购物中心。“五”:是指强化品质提升“五化”标准,即便利化、规范化、品牌化、连锁化、集约化。“八”:是指推进八项基本生活性服务业业态升级,即菜篮子、早餐、便利店、美发美容、洗衣洗染、家政服务、末端配送、修理。

各街道本月底相继发布服务业网点

今年,西城区将发布街区网点规划布局,扎实做好群众家门口网点建设。1月底,15个街道将相继完成本辖区的发布工作,全区各街道将形成生活性服务业网点“一网一图一表”,即网点现状分布网、未来规划图和建设时间表,并注重加强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方式,以百姓满意为根本标准,把规划落实落地,把网点织好织密,精准回应民生诉求。

各街道本月底相继发布服务业网点

今年,西城区将发布街区网点规划布局,扎实做好群众家门口网点建设。1月底,15个街道将相继完成本辖区的发布工作,全区各街道将形成生活性服务业网点“一网一图一表”,即网点现状分布网、未来规划图和建设时间表,并注重加强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方式,以百姓满意为根本标准,把规划落实落地,把网点织好织密,精准回应民生诉求。

邮政网点搭载蔬菜销售

此外,西城区还将继续以“家门口”、“品质佳”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于今年再新建和规范提升各类便民商业网点70个,为居民新建和规范提升一批“规范化、品牌化、连锁化”的菜店、早餐店、便利店等服务网点。

今年,将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整合资源齐发力、进社区,支持北京西区邮局在4个邮政网点搭载蔬菜销售,建设惠民生活空间;在什刹海地区新建连锁数字化便民菜店;推进华天、翔达等区内企业加强传统社区商业网点恢复,引导复兴商业城、新街口百货、新华百货等转型邻里购物中心,不断补齐服务短板,提高供给水平。

打造社区服务“第三空间”

今年,西城区将进一步提升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和社区型购物中心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市民在家庭居住(“第一空间”)、工作单位(“第二空间”)之外的街区重要公共空间与市民交流空间(“第三空间”)。

据介绍,“第三空间”将通过打造邻里活动平台,在满足蔬菜、早餐等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基础上,促进老年之家、亲子营地、健康小屋、社区文化等多领域服务融合,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通过打造社区公益互助平台,加大“生活性服务业进社区”、“菜篮子联合会爱心菜送温暖”等活动力度。建立党员先锋服务站,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一批生活性服务业“社区客厅”和“社区管家”;通过打造社会治理平台,坚持并进一步完善生活性服务业民意立项工作机制,实施生活性服务业社区评估评价体系,成立生活性服务业网点监测调查队,邀请“西城大妈”参与社区服务监督,以百姓生活服务中心与社区菜店为基础,构建生活性服务业网点百姓需求、民意立项、居民考评的规划建设体系,保证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不断提高西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与获得感。

来源:北京西城新闻中心


COPYGHT ©2019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9004389号-1